孩子咳嗽不發燒警惕肺炎在作怪 原來背后都是肺炎在作怪
很多人覺得肺炎是秋冬常見病,殊不知,夏天其實也是孩子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目前,氣管炎、肺炎、流感等秋冬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也占到兒童門診的30%。南醫大二附院副院長、南醫大二附院兒童醫院院長甘衛華主任醫師提醒,如果孩子不是過敏性體質,但是忽然一下子咳嗽了三四天,就要當心了。
肺炎也可能不發燒
說到肺炎,絕大部分孩子家長都和它打過交道,在大家的印象里,肺炎有兩大典型的癥狀,發燒和咳嗽,但最近南醫大二附院接診了不少這樣不典型癥狀的肺炎小患者。
甘衛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沒有發燒,意味著機體的免疫功能沒有被調動起來,感染反而容易“往下走”到肺部,形成肺炎。這種肺炎還往往連累一大片肺葉,在醫學上叫做大葉性肺炎,咽喉不怎么紅腫,聽診器也很難聽出來,所以診斷比較困難,患兒必須拍胸片才能確診。
“有時候一個上午專家門診,碰到大葉性肺炎的小朋友,就有五六個。”大葉性肺炎常見的誘因有受涼、淋雨等等,但是家長常常覺得夏天孩子不太容易發生肺炎,僅憑不發燒就覺得孩子沒事,思想上就沒重視,有時孩子咳了半個月、一個月才來醫院,對拍片還有抵觸心理,導致延誤治療。
孩子的檢查單不能單看“箭頭”
跑多了幾趟醫院,很多家長對檢查單也有大概的了解,拿到檢查單,最先看的是各項后面有幾個小箭頭,在很多家長眼里,小箭頭意味著不正常,小箭頭越多,病情越重,心情也一下子急躁起來。這種看檢查單的方法,在甘衛華眼里實在是過于簡單粗暴。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檢查單上的參考是成人的,一般來說,10歲以上孩子才能參考成人值,小孩子情況復雜,像淋巴這一項,有時還和大人是完全相反的,看檢查單要根據年齡以及當下狀態等多種情況來綜合判斷,遠不是看箭頭那么簡單。”甘衛華舉例,很多人知道血象高可能存在感染,要掛水了,但孩子嘔吐之后身體處在應激狀態,也會出現血象高的情況;孩子如果拉肚子,血液濃縮,也會造成各項指標不正常,這都是醫生看檢查單要考慮到的。家長也應當相信專業醫生,不要依據所謂的“常識”來輕易否定醫生判斷。
家有寶寶,不要隨意備抗生素
家有寶寶,剛開始生病時家長非常謹慎,都是根據醫生用藥指導不敢差分毫,幾年下來,孩子病的次數多了,也沒那么緊張,癥狀和上次差不多嘛,上次還剩的藥繼續吃吧,這是很多家庭都會有的狀態。這種情況下,孩子就可能吃上了抗生素。甚至有的家長覺得抗生素見效快,動不動就給孩子吃藥“消炎”,抗生素也就成了家中常備藥。
醫院抗生素已經管起來了,抗生素濫用管理的瓶頸,其實在家庭。“家長沒有使用抗生素的權利。” 甘衛華主任醫師再次強調,有孩子的家庭,家中可以備著退燒藥,清熱解毒的感冒藥、口服補液鹽、止咳糖漿、益生菌和一些抗過敏的藥物等等,但一顆抗生素都不要備,需要用到抗生素,一定要經過醫生診斷。
家長們請注意,只咳嗽不發燒也可能是肺炎!
在很多家長的印象中,小兒肺炎最明顯的癥狀就是發燒+長時間咳嗽。然而,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張成曄表示,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小兒肺炎不一定發熱,也未必是長時間咳嗽。“其實可以通過一些非醫學檢測的方法來分辨是小兒肺炎還是普通感冒咳嗽。”
如何辨別肺炎和感冒?
張成曄介紹,小兒肺炎的呼吸道癥狀比普通感冒咳嗽更重,主要表現為氣促、咳嗽重、呼吸頻率增快,而且相對于普通感冒的輕咳來說,小兒肺炎會咳嗽得更劇烈一些,一般情況下還會伴有喘、憋等癥狀,嚴重的還會口唇發青。
小兒肺炎的癥狀也比普通感冒咳嗽重。除了普通感冒的咳嗽、發燒、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外,小兒肺炎可能會有發燒、精神反應不好、食欲減退、面色不好等癥狀,小嬰兒還可能會出現吐奶的情況。普通感冒咳嗽、發燒、流鼻涕等癥狀如果沒有被及時阻斷,有可能拖延發展至肺炎。
呼吸頻率增快可要當心
世界衛生組教給大家一個識別肺炎常用方法:數孩子的呼吸頻率。呼吸頻率比平時增快,就要警惕了,這很可能是肺炎的前兆。
● 參考標準:
1. 新生兒呼吸頻率大于60次/分;
2. 3歲內的幼兒呼吸頻率大于40次/分;
3.兒童呼吸頻率大于20次/分。
如有以上這些異常“信號”,往往可能是呼吸系統疾病,建議寶媽們帶寶貝到醫院去檢查。
肺炎的癥狀呈現多樣化,有的隱秘,有的是急性發作,數小時即可發展成肺炎;而有的則是慢性發作,有的孩子可能有咳嗽數月的病史,到醫院經過查體拍胸片才確診肺炎。
反復肺炎,護理是關鍵
肺炎很容易反復,醫生建議出院后一定要加強家庭護理,避免病原的二次甚至多次感染。
哪些家庭護理是比較有效的呢?
1. 少去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場所,加強居室空氣通風。
2. 學齡兒童得完肺炎后,家長要讓孩子多休息,保證充足睡眠。
3. 變天時適當添減衣物,可逐漸適當增加戶外活動。
4. 嬰幼兒肺炎在家經常給孩子拍背(輕拍背部)濕化氣道促進痰液排出,多吃含水量高的食物,以利于痰液稀釋,讓孩子自己咳出。
5. 居室應加濕,有利于氣道黏膜修復。
此外,飲食上也應該注意一些,多吃青菜水果;粗細搭配,多吃一些粗纖維的食物;優質蛋白:瘦肉、牛奶、雞蛋;不要過量食入難以消化的大魚大肉;不要吃太多油炸食品。
寶寶不發燒不咳嗽也得肺炎?癥狀“深藏不露”,頻繁換藥很危險
不是所有的患兒都有發熱癥狀
黑黑媽說:自己的孩子長了這么大就患上過2次肺炎,還住了院。特別是第2次后,我就變得緊張兮兮,說白了就是草木皆兵,我始終不明白,寶寶好好的,抵抗力怎么就變弱了呢?怎么每次都還沒有感冒直接就患肺炎呢?怎么不發燒不咳嗽就住院呢?所以,每次孩子一有風吹草動,我就嚇死了,整顆心都為這事揪著。感覺自己不會照顧孩子,感覺自己對不住孩子。
小兒肺炎到底有哪些癥狀表現呢?
通常情況,小兒肺炎病情進展比較快,發病迅速,孩子會出現咳嗽、發燒、呼吸困難、哭鬧等父母普遍認為的癥狀。還有一些肺炎患兒是不會發燒,但是咳嗽喘息會比較重一點,也有如黑黑媽講述的癥狀,寶寶不發燒,也不咳嗽。出現這樣現象,主要還是和所患肺炎的類型不一樣。如果是支原體、衣原體感染所引發的肺炎,就會出現沒有發熱或低燒的癥狀。
抗生素不可胡亂使用
寶寶患上肺炎后,不少父母會走進一個誤區,焦急的父母想盡快讓寶寶好起來,給寶寶亂用抗生素,想以此抵御病菌來消炎。雖然抗生素可以用于抵御致病微生物,可以用于治療多種感染性疾病,它并不是“藥神”。
很多肺炎是由細菌引起,有的肺炎是由支原體、真菌、病毒導致,還有的肺炎是過敏所致,從感染源來看,就預示著治療肺炎的過程,需要結合不同病情來對癥用藥。只使用抗生素,不但效果不佳,還會出現其他不良的反應。小兒肺炎的治療,最正確的做法是尋求專業的醫師診治。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父母不可在不懂的情況下,給寶寶濫用藥物。經過醫生分析后,遵從醫囑用藥治療。
頻繁換藥不利于治療
治療嬰幼兒肺炎的過程中,父母要有充足的耐心,不可總把藥物當“救命稻草”,三天兩頭不見好就想著換藥治療,對于孩子的健康極其不利。有些藥物是有自身的治療療程,不會使用后馬上藥到病除,需要等藥效發揮作用,孩子父母需要和醫生多加溝通,對藥物療效進行評價,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更換,父母不可自行主張更換藥物。
孩子咳嗽不發燒警惕肺炎在作怪
冬季是肺炎的高發季節,目前肺炎作為我國5歲以下兒童的第一致死原因受到很多家長的重視。但從生活中看,家長習慣通過是否發燒來判斷孩子病得重不重,認為不發燒只咳嗽只是小問題,對此專家指出,孩子咳嗽不發燒,更應引起家長的重視,警惕肺炎在作怪。
患肺炎的孩子 各個年齡段都有
“我姑娘又因為肺炎住院了。”周一上班,幾個有孩子的同事就在一起訴苦,“這孩子一生病,我都害怕了,別人孩子感冒幾天就好了,我家孩子非得折騰出肺炎來。”
一到冬天,孩子就得肺炎,似乎成了很多家庭最為頭痛的問題,據了解,冬季是兒童肺炎的高發季節,如果患兒出現長時間發熱、持續性干咳或呼吸急促等臨床表現時,家長們就應當警惕孩子是否患上肺炎。以支原體肺炎為例,雖然癥狀可持續1~3周,但是感染的潛伏期較長,可達2~3周,而由于支原體肺炎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所以對于集體生活的孩子,家長要特別注意。
據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兒科主任趙學良介紹,從今年小兒肺炎來看,雖沒有明顯增多的趨勢,但也占到每日接診患兒的1/20左右,而且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
孩子不出門
咋還得肺炎
鄰居家的樂樂又不上幼兒園了,據樂樂奶奶介紹,“十一”過后樂樂才上了3天幼兒園就生病了,起初是發燒,后來越來越嚴重,又燒成了肺炎。“現在得肺炎的孩子多,萬一又被別的小朋友傳染,可真就折騰不起了,所以干脆不去幼兒園了。”可即使遠離了人群,樂樂又生病打起了點滴。“家里夠暖和,又很少出門,怎么還生病?”這樣的疑惑不僅樂樂奶奶有,很多家庭也都有。
對于這種情況,趙主任表示,這與孩子缺乏鍛煉、抵抗力差有關。冬天,孩子的活動量本來就減少,預防肺炎等疾病主要靠增強體質,特別是通過戶外的活動,跑跑跳跳可以加強呼吸運動鍛煉,以改善呼吸功能,對于易患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尤為重要。所以千萬不能讓孩子做溫室里的花朵。雖然現在天氣寒冷,但是可以在孩子外出活動時合理添加衣物,對口鼻進行保護,適當的活動是不能少的。
家有新生兒 室溫別超過24℃
鄭女士家里是地熱,供暖又不錯,室內溫度差不多28℃,鄭女士10個月大的女兒彤彤每天在家都只是穿件單衣就行,而每天睡覺,彤彤的鼻子都干干的。幾天前,孩子患了肺炎。
對此,吉林省人民醫院兒科主任朱彥瑄指出,家有孩子的家庭平時室溫盡量不要超過24℃,同時穿衣蓋被也不宜太厚,特別是有新生兒的家庭,由于自身溫度調節功能差,所以過熱反而易患呼吸系統疾病。與此同時,冬季氣候干燥,很多家庭都用加濕器,但是一些用了很久的加濕器中卻儲藏了細菌,會隨著霧氣進入抵抗力弱的孩子的肺部,引發肺炎,對此朱主任表示,如果不能保證加濕器清潔干凈,那么保持濕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室內放盆清水,空氣濕度控制在40%~60%左右,濕度不宜過大,同時注意通風換氣。
早產兒、非母乳喂養
更易患肺炎
3歲的子軒正躺在病床上進行噴霧治療,以緩解哮喘的癥狀,據其母親介紹,孩子本身是早產兒,呼吸系統發育不是那么好,所以已經不是第一次得肺炎了。
朱主任指出,早產、沒有母乳喂養的孩子免疫系統較弱,比較容易患肺炎,而缺乏鍛煉的孩子,抵抗能力差,發生肺炎的風險較高。
“以后會不會留下什么后遺癥?”子軒的母親十分擔憂。朱主任指出,肺炎一般預后良好,不會留下什么后遺癥,但是也有部分患兒因為炎癥造成肺組織結構的破壞,造成防御功能減弱,所以容易引起肺炎反復,而重癥肺炎的孩子,也可能影響以后的肺功能,所以一定要及早正規地治療,減少對肺部的損傷。
各類肺炎 “偏愛”不同的孩子
“都患的肺炎,為什么和其他孩子用藥卻不一樣?”張女士詢問醫生。朱主任解釋說,雖然都是肺炎,但是病原體卻不同,醫學上來看,能夠引起肺炎的病原體大體上有細菌性、病毒性、支原體,要根據病原體,酌情治療。
此外,各類肺炎在易感人群方面也不同。通常情況下,病毒性肺炎偏愛6個月以內的嬰幼兒。而對于6個月~2歲的嬰幼兒來說,由于母傳抗體逐漸消失,所以容易受到肺炎鏈球菌的侵入。而對于年齡稍大、在群體生活的孩子來說,則易患支原體肺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支原體肺炎每隔3~7年發生一次地區性流行,所以一旦周圍患者增多,要積極預防,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地方活動,他人在咳嗽或打噴嚏時,要用手絹或紙掩住口鼻,減少接觸。同時患兒治療要徹底,患病期間要注意隔離。
濫用抗生素
增加肺炎治療難度
“孩子住院一個禮拜了,天天打吊瓶,真是一生病,全家人就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肺炎的小患者治療的病程都較長。
而對于這個問題,很多兒科醫生也有體會。朱主任指出,治療起來少則五六天,多則十來天。
“都是很多家長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造成的。”現在孩子一感冒,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家長首先就想到使用抗生素,從而導致孩子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給治療肺炎帶來了困難。
面對治療難度的增加,專家建議,可以從預防入手,接種肺炎疫苗是一種好辦法,現在的肺炎疫苗屬于二類疫苗,需要自費自愿接種,但是通過注射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可以避免肺炎死亡及肺炎并發癥的發生。